什么叫做“O型腿”? “O型腿”又叫做“罗圈腿”,医学上称为“膝内翻”,指在双踝关节并拢并伸直膝关节的情况下,两侧膝关节不能靠拢的情况。 造成”O型腿“的原因? 造成“O型腿”最常见的原因,是缺乏维生素D。从而引起体内钙、磷代谢紊乱,而产生的佝偻病表现。但“O型腿”并不是佝偻病,而只是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症状。 碰到这样的情况:一些家长在发现孩子腿型角度过大时,便自然地认为是缺钙造成的,于是开始盲目补钙。其实,孩子在保证喝到足量乳汁的情况下,很少会出现缺钙的问题,而是缺乏维生素D。“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少,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应该补充维生素D。”小编说。盲目地补钙会影响孩子的胃肠道和肾器官等,甚至引起高钙血症而引发肾结石。因此,小编建议,家长在喂养孩子时,应该在保证足量奶的同时,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。 除了缺乏维生素D,骨发育不良、成骨不全、软骨发育不良、外伤、肿瘤、先天异常等都有可能导致O型腿,但这些情况都比较罕见。如果在常规补充维生素D的情况下仍然出现“O型腿”,则一般考虑是代谢性异常或遗传因素造成的“O型腿”。 另外,小编表示,一部分孩子过早站立或学步,因其骨骼发育无法适应运动强度,也容易导致“O型腿”。“孩子单独站立的年龄不应早于9个月。”小编说,宝宝长到6个月时,可以适当进行撑站练习;8~9个月时,可以进行扶站练习;到了10个月,则可以进行独立站;11月时可进行走步训练;1岁左右训练牵手走,1岁2个月时训练独立走。 “常使用学步车会对宝宝的腿脚发育产生影响。”小编说,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时,喜欢把孩子交给学步车,这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。那是因为学步车会压迫幼儿的髋关节,还会导致幼儿的平衡功能失调,使孩子对学步车产生依赖性,甚至对生殖器造成压迫。小编建议,家长在带孩子做家务分身乏术时,可以适当让孩子坐在学步车里,但每次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,一天下来不宜超过1小时。 如何识别异常 “O型腿”? ● 双腿不对称。如长短不一,粗细不等,弯曲幅度不一样。 ● 2岁之后O型腿还存在“O型腿”,或8岁之后还有“X型腿”。 ● 生长发育减慢或异常。如相比同龄宝宝矮许多,或走路姿势笨拙、容易摔跤。 怎么预防异常“O型腿”? 孕期到新生儿期,做好定期产检:从受孕的第四星期起,胚胎已长出了四肢的雏形。胎位位置、羊水多寡、胎次、胎儿本身大小、压胎等因素都可能会对胎儿腿型产生影响。所以,孕妇要特别注意,避免细菌或病毒感染,避免接触药物、放射线、化学物品、烟酒等。 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,不宜过早让宝宝学走路:生长发育时期,因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体内钙、磷代谢紊乱,进而导致骨骼发育障碍、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是造成O型腿的常见原因之一。由于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相对较少,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当更加注意补充维生素D。 注意正确坐姿和蹲姿,避免过度矫正:2岁前后,宝宝的大脑神经发育完全,在走、跑中,肢体虽然会进行“自动矫正”,却容易有过度矫正的情形发生,“O型腿”反而会变为“X型腿”。这个时期的宝宝关节负荷随着体重和活动力的增加而加重,要及时矫正不正确的坐姿及蹲姿,避免过度矫正的情况发生。 避免跪坐:宝宝跪坐时脚大多成外翻状,这时候家长们最好尽量帮宝宝移动脚型,帮他回复到正常的状态。 尽量避免趴睡:当宝宝趴睡时脚踝呈内翻或外翻状,长时间下来可能影响腿型发育,家长们应当勤于帮宝宝翻翻身、调整睡姿。 |
Copyright ©2014 河北鹏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冀ICP备14014529-1
地址:石家庄市体育北大街谈南路63号睿和中心 电话:0311-68095221 传真:0311-68095221